校服价格:为什么那么多人嫌贵?穿校服,贵吗?这个是很多家长的问题.目前很多学生家长都是80、90后,在他们自己的学生时代,一套校服几十块就可以搞定,而现在的校服却可能要报出上千元的总价,因此会觉得非常贵.然而,穿校服,真的贵吗?
现在很多的学生家长都是80后,甚至是90后了,他们成长在"面口袋"运动校服的时代,在他们的印象中,校服就应该是便宜的、宽松的样子,对于现在校服在面辅料质量、版型设计等方面的进步是缺乏了解的.
2015年,伴随着教育部等国家四部委"校服新政"的出台,GB/T 31888-2015《中小学生校服》国家标准也颁布实施.根据《中国校服产业白皮书》的统计,这一标准在不少指标上甚至高于出口欧洲的标准.我们甚至可以说它是童装领域在技术指标上的最严标准.标准的提升势必也意味着校服企业在生产校服过程中的成本的增加,而这一点,也最终反应在了校服的价格上,校服价格的上涨是校服质量提升的一个必然的结果."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在校服上同样适用.因此,对于部分家长来说,需要调高一些对于校服价格的预期,让孩子穿着安全的优质的校服.
另外,我们在衡量一件商品性价比的时候,通常需要考虑商品的使用频率,这一点,在校服上显得尤为重要.在很多关于校服价格的投诉中,家长们都认为,孩子们平时穿校服的次数不多,买校服没用,所以它不值这个价.
关于这一点,清华附中将台路校区家委会主席张展认为,一套孩子爱穿的校服,其实能大大减轻家长的负担:"现在每次去商场,都不需要给孩子买衣服了,一来是因为现在童装都不便宜,款式面料好一点的童装,随便一件就好几百,二来也是因为现在孩子在学校里都穿校服.学校要求每天都要穿着校服,虽然一共要2000多块钱,但是这是孩子一年,甚至是两三年买衣服的钱,比自己去商场买衣服划算多了.而且现在孩子的校服也好看、质量也好,就算是在假期里,孩子在家也天天都穿校服."
其实,在目前拥有校服的学校中,最主要存在是两种情况,一种是每周穿着一次,一种是学校要求天天穿着的.如果对于家长来说,一周一次的性价比都不算低的话,那么对于那些天天穿着校服的孩子们来说,校服的价格当然是超值的.
学生家长认为校服"超值"的评论
那么,既然校服价格并不算贵,为什么对于校服价格的抱怨却屡屡出现在社交媒体之上?
首先是一次性掏钱所引发的"痛感".我们日常购买衣物一般都是分散消费,一次几百块钱的消费对于家庭来说大致"情绪可控",但是,如果一次就要花一千多(甚至更多)去买几件或者十几件衣服就难免激动了,更何况对于现在的这些家长来说,他们学生时代的校服,几十元即可搞定;
第二,这源于该学校校服采购过程缺乏不透明以及纯被动消费而导致家长产生的"不信任感",而在事件发生后学校的处理方式,更是加重了这种"不信任感".
特别是采购过程中的不透明,引起了诸多家长的不满.在很多地方,家长作为校服的消费者,是被排除在采购流程之外的.学校在采购之前没有做好与家长的沟通,一旦发生纠纷和投诉,校方通常会以一句"没有强制学生购买"作为借口撇清责任.在部分学校,虽然有家委会参与到校服的采购过程中,但家委会的成立也存在不透明的情况,众多家长甚至不知道家委会如何产生、如何决策,自然会对决策的结果产生异议.
在2015年教育部等国家四部委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中就曾指出,选用校服的学校要加快建立以学校和家长委员会为主体,学生代表、家长代表、社会代表等多方参与的校服选用组织,负责具体选用、采购工作.很显然,在众多的校服争议事件中,家委会的缺位,是各类"高价校服"事件背后真正的问题所在.
因此,要解决对于中国校服价格的争议,需要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同时也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提升校服优质供给、充分发挥校服的育人审美功能.